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全文版〕大葉大學設計系、造藝系攜手貢旗社區 葡萄藤變身藤牛裝置藝術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9 14:56:51)  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賴建源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種子計畫(USR Hub)「傳統新生:設計基礎融入傳統產業之創新計畫」,攜手格瑋國際有限公司與大村鄉貢旗社區,邀請造形藝術學系副教授吉田敦帶領學生共同推動「共創藤牛光之影計畫」,以廢棄葡萄藤為材料,在貢旗社區中心兒童公園創作高3米的藤牛裝置藝術,象徵農村堅韌與創新的精神,實踐資源再生理念。

大葉大學造藝系副教授吉田敦指出,葡萄是大村特產,每年都有很多廢葡萄藤,藤牛裝置藝術選用大村在地廢棄的葡萄藤為外觀的主要材料,並將內部設計為可進入的空間,賦予廢棄資源新生命,透過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展現地方特色。訪客不只是可以走進裝置藝術,親身體驗藤編結構之美,裝置內部設計的LED燈光效果,在夜晚有獨特的風景,歡迎大家來貢旗社區中心兒童公園欣賞這個新地標。

大村鄉公所機要秘書洪芝逸表示,大村鄉能有如此具代表性的藤牛裝置藝術,實在令人驕傲,感謝大葉大學賴建源老師積極爭取文化部與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支持,並邀請吉田敦老師共同參與,結合學生設計專業與社區居民的智慧,完成這項別具意義的創作。藤牛象徵貢旗社區的在地農村生活,更為地方注入嶄新的文化內涵,期望未來大村鄉有更多社區可以發展在地特色裝置藝術,為大村增添觀光亮點。

大村鄉貢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賴國淮強調,此次計畫成功整合地方與學術資源,展現社區的強大凝聚力與創新能力,歷經時間、空間多項挑戰,藤牛終於完成,感謝大葉大學吉田敦老師、賴建源老師帶領學生與社區志工一同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為貢旗留下這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凝聚社區力量,展現地方文化與設計創意。

USR計畫主持人、大葉大學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賴建源說,「共創藤牛光之影計畫」獲得文化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大村鄉公所、貢旗社區發展協會、格瑋國際有限公司的支持,不只是裝置藝術的創作,更是一場文化傳承與社區凝聚的實踐,讓學校與在地社區有更深入的連結,學生也有機會實踐設計專業,從素材收集到裝置創作,一步步將知識應用在生活,這是非常珍貴的經驗。

大葉大學吉田敦老師(左三)與賴建源老師(右三),一起在貢旗社區中心兒童公園的藤牛裝置藝術前合影

大葉大學師生與居民一起綁葡萄藤

大葉大學設計系、造藝系為大村貢旗社區打造的藤牛裝置藝術正式啟用

大葉大學讓廢葡萄藤變身藤牛創作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建築攝取網〉訊息平台。PRESS RELEASE|PR208號〔2024-11-29〕

 

公告版〈建築攝取網〉訊息平台。PRESS RELEASEPR208號〔2024-11-29



〔全文版〕紀念人間國寶漢寶德 世界宗教博物館「漢先生畫重點」特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17:42:44)

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紀念首任館長漢寶德逝世10週年推出特展,他的女兒漢可凡一家四口到館參訪。(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紀念首任館長漢寶德逝世10週年,即日起至12月29日推出「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11月27日下午,他的女兒漢可凡一家4口到館參訪,追憶父親生前在博物館的深刻足跡,感受彌足珍貴的宗教建築模型與影像紀錄,帶回滿滿的感動與回憶。

漢可凡對於文化部今年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世界宗教博物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漢寶德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5館,舉辦「漢寶德館長逝世10週年紀念展」,非常重視,全家從美國飛回台灣,儘管未能出席世界宗教博物館「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的開幕活動,仍特地安排此行。

世界宗教博物館觀眾推服組主任王震寰導覽時表示,漢寶德於2002到2008年擔任館長,2003年策畫第一個主題展覽「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以宗教建築模型結合靈魂之美,開創了以建築為視窗,探索信仰深度的全新展覽形式,奠定了今日的常設展基石,也擴大宗博館的觀眾群眾基礎。

參觀當日,全家在展場中駐足於宗教建築模型與影像紀錄間,彷彿穿越時光,感受漢寶德對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的執著與熱愛。過程中,漢可凡為兩個兒子細心翻譯展場中的經典建築模型,例如:中國大陸山西省的佛光寺、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

「哇!神奇!」孩子們對於宗教建築模型搭配了內部微縮攝影機,模擬觀眾步入建築內部的視角,創造出猶如親臨聖殿的身心體驗,嘖嘖稱奇。在母親溫柔的英文解說中,重新認識祖父漢寶德的成就。一句「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來過」讓全場莞爾,也道出世界宗教博物館對一個家族深情的記憶與意義。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向漢可凡分享了她與漢寶德的奇妙因緣。馬幼娟表示,漢寶德曾是她在南藝大博物館學研究所的老師,其後任職於朱銘美術館,也給予很多藝術類博物館觀眾教育的關鍵建議。數年後,她追隨老師的腳步,成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延續漢寶德「生命教育」的博物館定位。漢可凡對這份傳承驚歎不已,也體會到父親對於宗博館的用心與熱忱。

漢可凡一行參觀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紀念人間國寶漢寶德 宗博館「漢先生畫重點」特展開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0 18:11:07)

世界宗教博物館自即日起到12月29日推出「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被譽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想啟蒙者」的漢寶德,不只是建築界泰斗,也對文化藝術界及博物館界影響深遠,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紀念首任館長逝世10週年,即日起至12月29日推出「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讓觀眾彷彿置身於一座座宗教聖地中,感受宗教建築與信仰的藝術價值,體會信仰帶來的心靈感動。

文化部今年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世界宗教博物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漢寶德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聯合5館舉辦「漢寶德館長逝世10週年紀念展」,共同追憶這位跨領域的人間國寶。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規畫這檔特展,結合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影像紀錄、年表,重現漢寶德生前擔任首任館長時的理念與遠見。

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秉持「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歷經十多年籌備,2001年11月9 日正式開館,2002年邀請漢寶德擔任第一任館長,兩人成為至交好友。靈鷲山開山聖殿的字,就是出自漢寶德之手。

「宗教建築是了解一個宗教精神最直接的媒介。」漢寶德提出宗教建築展的構想,作品由塑像藝術家林健成藝術團隊打造,這個區域的展示及燈光由姚仁喜、姚仁恭設計。2003年策畫第一個主題展覽「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結合宗教精神與建築藝術,藉由模型重現宗教建築的靈魂,闡述教義所構築的超凡「聖境」,大受歡迎,成為宗博館常設展。

向漢寶德致敬!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表示,這次特展是以漢寶德在宗博館的歲月為經,宗教建築模型展的誕生為緯,希望透過漢先生的視角,讓更多人了解宗教建築的深刻意義,藉由模型展示,觀眾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宗教建築如何成為信仰的具象表達,並重新思考信仰的核心價值。

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從哥德式的夏特大教堂到印度教金廟都有,以1比30或1比50的比例細緻呈現,觀眾得以跳脫仰望讚歎的視角,看到建築布局與細節,巧妙的是,模型內部的微縮攝影機將影像投射在銀幕上,模擬進入建築物內部的視角與感官,讓觀眾有進入神殿的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建築藝術與信仰靈魂的交織之美,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更是一份對漢寶德館長的深情紀念。

展場有影像紀錄、年表,重現漢寶德生前擔任首任館長時的理念與遠見。(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開幕,由世界宗教博物館觀眾推服組主任王震寰(左一)為博物館理事導覽。(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右五)、首任館長漢寶德(左四)、時任外交部長的簡又新(左五)與2003年參加「虛擬聖境」建築模型展貴賓資料照。(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全文版〕崑大空設系攜手鳳二市場美化環境 邀民眾逛市集、看展覽體驗在地文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13:28:01)  為活化市場空間、增添使用的熱鬧氛圍,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張曦勻老師帶領17位學生於11月23日前往鳳山第二公有市場,以「市場的節慶」為主題進行環境美化工作,為原本冷清的攤位區注入活力,迎接即將到來的歲末年節,鳳山第二公有市場自治會王志禎會長也同時宣布將於本月30日舉辦市集活動,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崑大空設系與鳳山第二公有市場合作近十年,今年同樣持續為市場進行美化活動,在閒置攤位較嚴重的畜產肉品區內設置霓虹燈裝置,也為攤位區附近店家鐵門繪製插圖,為配合活動進行,前期先邀請雙關語工作室楊忠錡藝術家,事先在學校指導學生進行底版製作,再到市場以噴漆的方式進行不同的作品製作,過程中也有店家的小朋友加入創作行列,為自家鐵門親手噴上美麗的花朵,小朋友都覺得非常有趣而且參與熱烈。

該次負責活動規畫的空設系張曦勻老師表示,民眾自身的參與會讓作品的創作加上不一樣的意義,畫作已經不再只是畫作,這些小朋友長大後一定會記得,自己家門口的那幅畫是自己參與完成,加入了屬於家的記憶元素。

為進一步讓大家更了解市場文化,配合高雄市市政府公民參與計畫的推動,計畫主持人張曦勻老師規劃一系列的市場店家調查訪問活動,由鳳山第二市場自治會張雲娥代表、陳姵蓁幹事擔任市場記者,進行市場店家的訪談,訪問結束後並由空設系學生協助製作成版面,於自治會在市場小廣場進行「市場故事展」,展示店家故事與歷史。

由鳳山第二公有市場自治會主辦的市集活動將於11月30日上午9點於畜產肉品區熱鬧登場,10點半接著在鳳山第二公有市場自治會辦公室前小廣場舉辦「市場說故事」活動,由兩位市場記者分享市場內的趣聞軼事,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市場的溫暖與歷史,喜歡聽故事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而市場故事展則從今日起展示至12月1日止。現場除了能選購各式商品,在踅菜市仔買菜之外,同時還可以看展覽、聽講古,以及逛市集,歡迎民眾前來鳳山第二公有市場感受市場的溫度與魅力,體驗別具特色的市場氛圍!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4904



崑大空設系攜手鳳二市場美化環境,開設「市場故事展」


空設系學生攜手孩童進行環境美化


空設系師生攜手店家以霓虹燈裝飾攤位


市場店家前往看展。並在自家故事版面上簽名




〔全文版〕亞大商設系同學,獲「2024 ICARE通用設計競賽」金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12:03:15)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李登翔同學,參加「2024 ICARE身心障礙與高齡者輔具通用設計競賽」,以「視障者專用電腦鍵盤輔助器」作品,提高視障者操作鍵盤的便利性,切合競賽主軸以「通用設計」理念的創新作品,推廣「貼心生活」為核心的設計,一舉拿下金獎和獎金6萬元。

商設系指導老師王靜儀表示,這項競賽是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導、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主辦,主要目的是設計蘊含創意、功能和美學加值的健康照護商品,成為身心障礙、高齡者輔具通用產品,協助其改善及提高生活品質;並媒合業界將創意商品量產,推展更多優良輔具產品,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國的設計好手參與。

李登翔同學指出,得獎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王靜儀老師過去曾多次帶領同學參觀台中惠明盲校,他發現一般電腦鍵盤對於視障初學者而言,操作上過於複雜、十分不便,他透過實地調研與訪談,深入了解視障者的需求,為了讓設計更貼近實際生活的應用情境,他的視障者鍵盤輔助器作品,在設計中融入直覺導向的操作方式,並加入點字提示,幫助使用者快速熟悉鍵位,提高操作便利性。

李登翔同學說,他的設計核心價值,為的是能讓更多視障者受益,所以很希望這款設計產品,能以親民價格進入市場,減輕視障者的經濟負擔,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王靜儀老師表示,李同學在這次競賽中展現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從視障者的日常挑戰出發,以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通用設計的精神。在設計過程中十分用心,以關懷角度將學術理論應用於實際創作,展現了創意實力和設計的社會價值。

商設系主任龍希文指出,亞大對於設計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鼓勵同學關注社會需求,培育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十分期待李同學的設計,能成為市場上為視障者帶來便利的產品,並繼續以創新、關懷,成就更多可能性。

亞大商設系李登翔同學(左),和指導老師王靜儀合影。

亞大商設系李登翔同學(左2)獲金獎,在「2024 ICARE通用設計競賽」頒獎典禮,與經濟部檢驗局長陳怡鈴(左3)等合影。

「2024 ICARE通用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亞大商設系李登翔同學(後排左3)與主辦單位、其他得獎者合影。



亞大商設系同學,獲「2024 ICARE通用設計競賽」金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全文版〕打造永續建設新藍圖:台未盟參訪台北101汲取全球典範啟示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8 09:30:07)  台北訊,台灣未來願景數位永續聯盟(以下簡稱:台未盟)昨日(27日)組織會員參訪台北101,深入了解其在綠建築與碳權應用領域的卓越成就。此次參訪由台未盟技術交流委員會召集人江哲銘教授精心安排,旨在促進會員對永續發展及綠色建築的認識,並推動台灣建築產業在國際舞台上的發展。

(圖第一排中)台未盟邱琳濱理事長率隊參訪台北101大樓觀摩學習

台未盟理事長邱琳濱先生在參訪後表示:「感謝台北101團隊的熱情接待與精彩分享,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這座全球知名地標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每一個細節。台北101獲得LEED和WELL雙白金級認證,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展現了企業對環境與人類福祉的承諾。101在廢棄物管理上的卓越成就也為台灣企業樹立了永續經營的標竿。」

(圖中)台未盟理事長邱琳濱(右二)致贈紀念品,感謝 TAIPEI 101 永續發展經理楊依萍的熱情接待與專業講解。

台北101作為全球知名的摩天大樓,不僅在建築設計與技術上領先全球,更在環境永續和健康福祉方面樹立典範。其獲得的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和WELL(建築健康福祉評估)雙白金級認證,充分體現其在能源效率、室內空間品質、健康環境以及資源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現。尤其在廢棄物管理上,台北101採取全面的資源回收策略,推動循環經濟,實現對環境的低衝擊。

(圖左)台未盟技術交流委員會召集人江哲銘教授與(圖右)台未盟理事長邱琳濱於台北101國際雙白金認證牌前合影,彰顯101在綠建築與永續發展領域的卓越成就,為台灣基礎建設的未來提供深刻啟發。


技術交流委員會召集人江哲銘教授表示:「透過參訪台北101,我們看到了將永續建築與科技結合的巨大潛力。這不僅對台灣建築產業具啟發性,更讓我們看到推動綠建築的堅定信念如何改變未來。我們將持續透過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更多建築物朝向淨零碳排與健康永續的目標邁進。」

(圖左至右)國立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訓谷、台未盟理事長邱琳濱、台未盟技術交流委員會召集人江哲銘教授、台未盟榮譽理事謝旺熾、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陳振誠、台未盟秘書長薛煒立共同合影

台未盟秘書長薛煒立提到,技術交流委員會召集人江哲銘教授在推動技術交流與建築產業永續發展上的專業與熱忱,十分令人敬佩。此次整合產學研的專家共同參與,更爲此次參訪注入深度與廣度,讓我們更清晰地看見綠建築、碳權議題以及基礎工程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同時也展現台未盟致力於搭建跨界合作平台的核心使命,並落實基礎工程建設如何結合綠色科技金融與政策呼應,推動台灣在國際永續版圖上的穩健布局。

此次參訪活動契合台未盟以ESG永續發展為核心的創立宗旨,透過實地觀摩,會員們對如何在基礎工程建設中融入數位科技與綠色經濟有了更深刻的體認。從淨零建築的規劃設計到國際碳權標準的應用,此次參訪充分顯示了聯盟推動基礎建設綠色轉型的決心與行動力。

(圖)台未盟一行人聆聽台北101講解人員述說如何透過全面垃圾回收推動循環經濟,實現對環境的低衝擊。

台未盟也將以此為契機,深化與各界的合作,推動台灣在淨零建築、綠建築與碳中和領域的創新發展,同時積極倡導基礎工程的永續策略。藉由結合數位技術、政策規範與國際碳權趨勢,協助企業和政府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挑戰,打造具備韌性與永續性的基礎建設。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全文版〕崑大空設系助力《洄.家》大戲 青銀跨世代合作共譜台江記憶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7 14:01:07)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執行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112年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日常生活的故事體驗-社區劇場與宜居環境的共構」,11月2日於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演出舞台大戲《洄.家》,四百個座位座無虛席,空設系師生在活動中不僅擔任演員,負責各項舞台、道具、美術設計等任務,實現了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精神以及青銀共創的跨世代跨領域合作模式。

該次活動與安南區公所、土城子鄉音劇團、登陸社區、城西社區合作,全程以台語演出,跨越四代三十名素人演員及二十位幕後技術人員熱情參與,全劇分為「討海人生」、「圍海佔地」、「離鄉:洄.留」、「虎爺借錢」、「相放伴」和「黃昏的故鄉」幾個段落,以真實的人生際遇為基底,演繹台江子弟對家鄉的深厚情感與期盼,有別於台江二百年的歷史架構,《洄.家》聚焦於在地居民在台江土地上生存奮鬥的生命故事,反映了常民生活文化與記憶。

計畫主持人空設系郭一勤助理教授表示,由水保署所核定的「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日常生活的故事體驗-社區劇場與宜居環境的共構」提供了跨越單一課程、空間地理以及社會階層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進入田野回到土地,將學習的空間設計及劇場技術靈活應用。參與學生包括研究所及一、二、四年級學生,成員間彼此分工合作,除了擔任演員,也承擔舞台設計、視覺設計、影像剪輯後製、道具製作以及舞台技術人員等繁複工作,展現系所的專業能量。

該次作品《洄.家》源自於安南區公所執行年度社區劇場計畫,初期由土城子鄉音劇團進行田調紀錄,將阿嬤們的生命故事重新編排呈現,接著由李秀珣導演負責編導,結合台南安南區登陸社區及城西社區民眾演員,利用每週兩天的夜間時間進行練習及彩排,前後歷經三年淬鍊而成。崑山科大空設系師生的加入,則是為這齣戲注入活水,不僅參與演出,也承擔舞台設計、道具製作、美術設計乃至舞台技術監督等事務,是社區劇團得以克服專業劇場的關鍵力量。

協同計畫主持人林秀慧助理教授說明,《洄.家》是一個跨世代共融共創實驗性合作成果,觀眾因家鄉歷史敘事貼近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上演員真實及自然的演出,令觀眾深受感動,好幾位演員的家人從北部搭高鐵返鄉看阿嬤演戲,某位演員阿嬤的孫子說:「雖然我聽不太懂台語,但是阿嬤表演得好精彩,我感到很驕傲。」每位銀髮族演員熟記台詞、動作與走位,最後站上符合國際標準的專業舞台,成就感滿滿。

林秀慧助理教授說明補充,有學生們的參與,讓這齣戲得以成真,為重現「扛茨走溪流」避水患景象,劇組將市定傳統工藝保存者李養匠師製作的「竹籠茨」搬進台江劇場、82歲美珠阿嬤手補魚網唱著古老歌謠、「龍母教子」在海浪中狂舞、學生製作虎爺神轎,並飾演虎爺莊嚴出巡等精彩段落,提升社區劇場的美學印象,為台江地區的文化歷史留下深刻的紀錄,也為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寫下輝煌的一頁。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4902


崑大空設系助力《洄.家》大戲,演員與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空設系全體參與人員於台江劇場合影

空設系學生擔綱演出虎爺轎班

空設系學生與82歲阿美阿嬤對戲

學生為表演虎爺轎班進行腳步與身段練習



崑大空設系助力《洄.家》大戲 青銀跨世代合作共譜台江記憶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新莊副都心

 

想做全球的生意!大咖跟銀行都來了 副都心頂辦聚落共伴效應發威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7 11:31:23) 

新莊副都心以復刻信義計劃區之姿,成為新興金融特區。

被視為大台北國門特區第一站的新莊副都心,挾著軌道經濟效應,重劃區從高端住宅領航,開擘媲美信義計劃區高質感環境,而近年住宅聚落開發成熟,重大建設利多發威,中央合署大樓、國家電影中心先後啟用,還有溪北轉運站、電影中心二期持續推動,區域先住後辦開發,完備的商業機能,吸引不少世界級大廠包含紡織股王儒鴻、國際半導體大廠一詮等、全球最大光耦合器供應商光寶科技等大咖進駐,20多家金融機構更瞄準其高含金量,積極搶攻設點,頂辦、豪宅群聚產生共伴效應,連續奪下大台北近年商辦交易冠軍,為副都心大添光彩!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最新統計,新北辦公市場上半年交易量達298億元,年增約34%,前3大交易熱區依序為中和區、新莊區及汐止區。而中和、汐止以廠辦為主力,新莊則是新北市商辦最聚焦之區域,隨著AI、半導體、綠能等產業發展,加上ESG永續經營導向,企業對提升辦公環境、擴充空間需求都將明顯增加,買屋、換屋交易旺盛,屋齡5年內辦公室佔比高達57%,這股熱度也擴展至預售案,而未來新莊商辦還有超過10萬坪供給,在群聚效應下,將迎來黃金十年大商機!

然而氣候變遷之下,掀起全球ESG永續經營風潮,想做全球生意要賺全世界的財富,產業升級、廠辦分離、國際門面勢在必行缺一不可,且近期二代接班浪潮蜂擁,更推升頂辦買氣最大推手,購入商辦也成了企業置產新顯學,除了自用為主,也可享受租金收益,甚至轉售獲利,彈性的資金運用策略,成為財富傳承、永續經營最佳策略。商辦佈局看大咖動向就能一目了然,從設備大廠Moxa、工業通訊、勤誠興業、儒鴻、四零四科技、佳能、光寶科技、大亞集團等皆有志一同選址副都心落腳,就是看準國門之首、軌道經濟帶來的無限前景,豪邸、頂辦產生的共伴效應,更是驅動副都心再升級強大動能。

公共建設匯聚,宜居綠地環抱,繁華機能隨伺,成就副都心國門CBD之地位,而耕耘區域最為積極的中悦建設機構,10年前領先佈局商用土地,主幹道千坪至數千坪雙面臨路地塊都是中悦打造商辦版圖之首選,不以短打經營,而以長遠目光持續投資副都心,中悦建設機總經理陳再河就曾指出,開發新莊副都心絕非一時半刻,土地由每坪單價不到百萬元,持續買進到近250萬元單價,在在顯示中悦深耕新莊之決心。

銀行選址精準,鎖定中悦旗下商辦群,在在顯示其區位、產品之價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不少企業擴編或搬遷的需求增加,紛紛將新莊副都心視為購置辦公室的首選,台北富邦、渣打銀行、第一銀等20多家金融機構更是嗅覺敏銳,前仆後繼進駐卡位,猶如新北版的曼哈頓,完美復刻信義計畫區,而多家行庫對於中悦選址更是認同,像是玉山銀行購租「中悦IFC」店面,永豐銀行則入駐「悦Tower」1樓,「松Tower」店面分別由第一銀行買下,以及渣打、國泰世華銀行承租;插旗雙北市一級精華區的高雄銀行過去皆以租用設點,近年首度入手北台灣店面,就是買下「栢Tower」店面,顯見頂辦所帶來財富聚集效應,不僅是銀行必爭之地,進駐中悦新莊商辦群更彰顯其掌握核心地位。

中悦建設機構自2020年啟動商辦元年,同時也將總部搬進首發案「中悦IFC」,對於自家的建築實力有絕對的信心,爾後陸續落成的「寰宇1號」、「松TOWER」、「栢TOWER」、「悦TOWER」等,打造新北最繁華的CBD頂辦聚落,中悦也透露,持續看好副都心潛力,除了將於2026年年底完工的副都心段一小段50、51地號「中央廣場案」,擁有壯闊基地3,415坪,規模達300億元,最具指標的地王「新知43地號」位處機場捷運A3、環狀線新北產業園區之核心區位,將以地上41層凌空頂辦地標登場,推案規模更勝過往達到500億元,預計全案將於2025年正式動工,中悦建設機構提供20萬餘坪商辦空間。

訊息來源:中悦建設機構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全文版〕大葉大學舉辦消防前瞻技術研討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6 16:53:53)  內政部消防署、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指導,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光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共同主辦的「2024第九屆消防前瞻技術研討會」,22日在大葉大學登場,來自產業界、學術界及政府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消防科技與防災技術。

工學院院長李清華強調,大葉大學以德國師徒制培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務能力,並與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緊密合作,積極引進業界資源,導入智慧防災教學與研究,讓學術與產業需求無縫接軌,強化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消防學程主任周中祺表示,消防前瞻技術研討會已成為一年一度的重要學術交流平台,會議中不僅有研究生的學術報告,還有老師指導大學生的專題研究成果。此次研討會論文議題包括醫療院所風險評估、智慧防災管理平台、新興能源火災風險分析等,並邀請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理事長何岫璁分享智慧消防安全工程技術應用與效益分析。

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理事長何岫璁指出,救災與防災是社會安全的一大課題,智慧化的防災技術可以提升安全性,降低災害風險。大葉大學深耕綠能技術與環境永續相關研究,消防工程前瞻技術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九年,每一年都吸引上百名專業人士參與,針對災害管理、智慧防災、消防工程等領域,提出前瞻性的技術研究成果,研討會也是消防技術發展與應用重要的交流平台,共同為SDG11城鄉永續發展努力。

光華高工校長賈德琪說,光華高工是全國唯一設有消防科的高職,大葉大學消防學程不只是在綠能技術與環境永續深耕不輟,更發揮大手攜小手精神,協助光華高工消防科防災科普教案設計,以及智慧防災專題實作,讓兩校可以在消防領域發揮專業優勢。

大葉大學消防學程老師介紹研討會展出海報

大葉大學舉辦消防前瞻技術研討會,交流消防科技與防災技術

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理事長何岫璁致詞

第九屆消防前瞻技術研討會在大葉大學登場



〔全文版〕雲科大文資系與西螺廣興宮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攜手保護在地文化資產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文資系與西螺廣興宮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攜手保護在地文化資產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6 15:39:48)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傳統廟宇中珍貴的文物、建築及歷史記憶正面臨嚴峻的損壞與消失危機。為搶救這些瀕危的文化資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與西螺廣興宮三山國王廟於26日舉行產學合作備忘錄(MOU)簽約儀式,攜手搭建文化資產保存的希望之橋。

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學術界與在地文化傳承機構的重要結合。雙方將聚焦於三山國王信仰的文化保存、人才培育及技術研發等多元面向,共同致力於保護及傳承雲林地區珍貴的文化資產。此合作突破傳統學研界限,將學校專業知識與學術資源精準對接廟宇豐富的文化底蘊,旨在共同推動文化資產的系統性保存與修護工作。

透過此次產學合作,雲科大文資系與廣興宮將攜手實現多元且深遠的文化資產保護目標。專業團隊將攜手投入珍貴廟宇文物的修護,不僅全面改善文物保存狀況,更積極提升社區居民對文化資產重要性的認知。更為關鍵的是,該合作將培育一批具備專業文資保存能力的青年人才,並建立雲科大文資系與廣興宮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為雲林地區文化資產的永續傳承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合作不僅為瀕危的文化資產建立堅固的保護網,更為青年學子搭建寶貴的實務學習橋樑,使文化傳承生生不息,文化記憶代代相傳。

西螺廣興宮三山國王廟門面及歡迎跑馬燈

簽約前祭告三山國王 祈求簽約順利

進行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

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合影

產學合作備忘錄簽約留影紀念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建築攝取網〉訊息平台。PRESS RELEASE|PR207號〔2024-11-26〕

 

公告版〈建築攝取網〉訊息平台。PRESS RELEASEPR207號〔2024-11-26



〔全文版〕2024雲科大創設系創意無限耀眼國際榮獲多項大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15:23:1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於2024年取得傑出成果,在國內外重要設計競賽中屢獲殊榮,展現跨領域設計實力與創新價值。由蔡旺晉老師指導的大四學生團隊策劃的展場設計,在「2024 青春設計節創意設計競賽-策展實踐與展示設計類」中榮獲優選獎,展現學生在展場規劃與實踐中的卓越表現,提升空間設計與創意策劃的專業高度。

而學生團隊在多項國際設計競賽中表現出色。由劉秉承及張岑瑤老師指導的蔡維寧、董雨婷與陳弘怡,其作品「植療聊 Talkrapy Music Box」融合人文關懷與功能設計,獲得「2024 森獎全國大專院校空間設計暨家具設計競賽」佳作、「2024 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優異獎,以及「2024 美國建築大師獎-教育建築類與概念景觀類」雙料優勝獎等多項殊榮。

蔡知璇、陸芷筠與楊忻宜的作品「微物論 The Grain Of Masterpiece」由劉秉承及張岑瑤老師指導,以奇幻的生態體驗空間呈現環境教育理念,榮獲「2024 美國建築大師獎-展示設計類」榮譽獎。而張吾兆、王承宇與張玟燕的「逐浪之間 Flotam」由劉秉承老師及林聞賢老師指導,以無痕輕旅與濕地保護為核心理念,在「2024 美國建築大師獎-戶外景觀設計類」中獲得優勝獎,充分展現永續設計的實踐力。

創設系主任謝修璟表示,這些獎項不僅彰顯學生在國際舞台上的設計實力,也體現創設系以創新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創意落實於設計實踐,並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創設系以跨域整合設計為核心,結合設計、AI、科技與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並擴展他們的國際視野。

作品名稱:逐浪之間_Flotam;指導老師:劉秉承老師、林聞賢老師

作品名稱:植療聊_Talkrapy_Music_Box;指導老師:張岑瑤老師、劉秉承老師

作品名稱:微物論_The_Grain_Of_Masterpiece;指導老師:張岑瑤老師、劉秉承老師


2024雲科大創設系創意無限耀眼國際榮獲多項大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新北中和廠辦


全台科技島 新北中和區電子產業匯聚 廠辦行情看俏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14:03:12)  綜合商仲業者的觀點,工業地產的前景看好!戴德梁行認為,工業地產及以商用產品為開發主力的商業土地仍有穩定需求,發展並不看淡。高力國際指出,受惠台商回流、外商加碼卡位,台灣工業地產市場近幾年持續維持「價量俱揚」,企業自用買盤需求穩健,商用不動產與工業地產的整體發展前景依舊看好。仲量聯行表示,北台灣熱門廠辦市場戰區在新北市,隨著企業對自用辦公總部的需求擴大,中和、三重、新莊、五股具有良好的交通便利性和產業聚集效應,吸引科技業和傳統產業的青睞。

商仲業者:工業地產「續領風騷」穩健成長

根據世邦魏理仕統計,2024年前3季工業地產總交易額高達1360億元,年增率達126%,創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原因是「台商回流資金陸續解禁,自用型企業置產態度轉積極。」預期工業地產的熱絡景象將延續到2025、2026年。而新北市中和區為電子製造業聚落,在「全台科技島」發展模式下,中和區廠辦市場出現明顯「需求>供給」,未來行情有機會穩步走揚。

中和區交通便利,電子科技產業匯聚

新北市政府表示,北二高中和交流道啟用串連起台64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八里-新店線),讓中和區的通勤更快捷。中和區從早期紡織、食品加工、印刷產業轉型為以印刷及儲存媒體、電腦電子及光學品業、電子零組件業為主。並擁有在新北市整體產業發展佔有重要地位的「二八張工業區」,還有環狀線及萬大-中和-樹林線,讓中和區成為科技產業設廠的優先選擇。

中和區廠辦以「二八張工業區」為主軸

根據新北市政府資料,中和區「乙種工業區+特種工業區」面積僅佔中和都市計畫都市發展用地面積的13.94%,主要工業用地與廠辦都以新北市區位中心處的「二八張工業區」為軸心,向四周區域發展,鄰近北二高及東西向快速道路相會處,透過特二號快速道路、新北環河快速道路,往北可通至板橋通訊園區、新莊西盛及頭前工業區、三重崁頂工業區、五股工業區及五股物流中心;南至樹林山佳工業區、土城工業區及新店寶僑工業區等產業聚落空間,具有地區位置優勢,位於大新北地區之樞紐中心點。

中和區工業土地價漲、廠辦行情「5字頭中段班」

中和區是雙北地區主要電子製造業聚落區域之一,在「土地供應少、市場需求大」的條件下,預見「工業地產行情持續上升」。根據市場調查,工業土地行情已經直奔「百萬單價」,廠辦市場需求跟著強勁,吸引包括將捷、國揚、遠雄…等知名建商,積極在中和區推出全新廠辦建案。2024年中和區全新廠辦實價登錄行情已經是「5字頭中段班」,市場認為,土地成本越來越貴、營造成本逐年提升、還有碳費成本等因素,中和廠辦相信不久即朝「6字頭」行情邁進。

4條件,新北中和廠辦「易漲、難跌」

房地產業者表示,新北中和廠辦市場目前具備4大條件,分別是:(1)工業地產土地行情直奔「3位數」,廠辦實價登錄站上「5字頭」、(2)電子製造業聚落新北中和區,廠辦「需求>供給」行情看漲、(3)國際商仲業者一致認為「工業地產+廠辦」成為房地產投資資金避風港、(4)地價漲、建築成本增,推估中和區廠辦每坪向「6字頭」挺進。業者大膽預測「現在不便宜,以後會更貴。」

將捷集團中和區「將捷Ai PARK」4大優勢

以將捷集團在中和區規劃的「將捷Ai PARK」建案為例,就具備4大優勢(見附表),屬於區域內稀有的廠辦建築地標,目前正在熱銷中。將捷集團致力深耕品牌,「安心、舒適、愉悅、超值」為經營4宗旨,以「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做為企業經營信念,秉持「永續、健康、經濟、美感」工作4方針,以「務實、積極、效率、貼心、美感」做為工作的「5力」精神,規劃高質量的建築產品。面對ESG潮流以及全球低碳綠建築、智慧建築的趨勢,導入BIM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設計規劃,為每棟建築提供全方位的地產整合服務,致力成為「愛與幸福生活創造者」。

將捷集團在中和區的「將捷Ai PARK」建案,具備地段、交通、機能、建築4大優勢,屬於區域內稀有的廠辦建築地標,目前正在熱銷中。(圖片來源/忠泰房屋)


將捷Ai Park四大優勢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松江桓榀


松江桓榀 享松江南京商辦都更潮紅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1 12:23:39)

雙捷捷運松江南京站為北市知名金融商圈重鎮,擁有台北華爾街之譽,包含六福客棧等10多棟地標級商辦改建案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高含金量辦公人口進駐,持續拉抬區內房市成長。

近年有台北華爾街之稱的松江南京商圈,進入大都更時代,尤其貫通南北的松江路沿線,匯集多達 10 個以上的重量級商辦案,今年8月最新完工的元大人壽金星大樓捷運共構商辦,8樓以每坪3,474元創松江路商辦租金新高,後續六福客棧改建酒店式豪辦、國泰松江大樓、相鄰的力麒總部與國泰人壽大樓,加上新壽南東大樓等如火如荼興建中的千億A辦總量,有望不斷刷新租金行情,吸引大型企業進駐,高含金量的高階白領不僅創造商圈效應,更將帶來旺盛的購屋需求,成為推升地段價值的動能。桓邦桓鉅建設「桓建築」系列最新預售作品「松江桓榀」,瞄準時機登場,位置就在松江路盛香堂大樓與華南銀交會的四平街內,主打21-31坪「SC空中花園寓所」,並坐擁「松江路150巷燙金門牌」,地段價值與未來性,吸引近七百組預約。

南京松江是台北著名的金融CBD,生活圈內多辦公大樓、台日貿易商社、本土外商銀行爭插旗設點,兩條金融大道路口的琢豐由預售150萬開盤,至今年春節成屋轉售交易全數站上每坪170萬元以上行情,最高賣出單價186萬,顯現松江南京商辦都更潮威力。

今年10月,距松山新店、中和新蘆線雙捷運交會的松江南京站僅200公尺的預售新案「松江桓榀」接力登場,慕樺廣告專案經理指出,開案近一個月觀察下來,「松江桓榀」客源來自北市各區,主力買家背景多為自營商老闆、科技與金融業主管,甚至有桃園與竹科的買家,希望在台北市中心擁有一戶地點最精華,但空間不用太大,舒適就好的「據點」。

桓邦桓鉅建設「桓建築」系列最新作品「松江桓榀」,打造南京松江金融商21-31坪質感建築。

「松江桓榀」最令人驚豔的規劃,是建商犧牲珍貴的露台層銷售利潤,將品字型建築退縮的第七樓,結合東西兩側露臺,由豪宅圈知名的工一設計操刀,全層規劃為視野通透的空中花園公設層,在松江南京辦公大樓群中,塑造一處仿若虹夕諾雅東京的靜奢留白秘境,令人沉浸在「繁靜隨心」的「桓建築」空間哲學。

「松江桓榀」基地約280坪,雖為12層樓高47戶住家的小量體,但背後卻擁有實力堅強的北市名宅基因,更是北市首見15層高度以下採用SC鋼骨構造的建案。背後推手是打造多棟北市豪宅地標的桓邦桓鉅建設,業績包括天母東路「天母桓琚」、敦南林蔭大道名宅「1邸」、仁愛林蔭空總為鄰的一層一戶名流宅邸「吾彊」、國父紀念館靜巷清水模建築「翠亨」、松仁金控大道上信義計畫十大名邸之一「慕夏四季」、大直明水路空中錯層別墅「墨香明水」、信義計畫天際線紐約白派極致豪邸「55 TIMELESS琢白」。



藏御


利融建設「藏御」雙捷運市中心 稀有人文精品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1 12:23:50)  科技產業帶動高雄蛋白區房價高漲,甚至市區蛋黃區並駕齊驅,相同價格市中心擁有成熟高機能生活,購屋族更轉向回市中心購屋置產,保值與增值性更佳。

在地多年建商利融建設睽違多年,再次於市心蛋黃區推出新案「藏御」,座落中正路金融商圈,鄰近捷運O6信義國小站,便捷交通與繁華生活,因此受到市場關注。

利融藏御座落中正金融商圈,位處精華地段,也是市中心蛋黃區稀有全新建案。

域開發飽和 睽違多年新案受矚目

中正路商圈周邊銀行、商辦林立,為知名的金融商圈,外商與外資企業齊聚,商圈發展成熟,美食小吃、連鎖品牌、超商等齊全,同時坐擁中正路、民族路主要交通幹道與捷運站以及明星學區信義國小,滿足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生活圈。

因區域土地開發飽和,近年來少有新建案,且區域屋齡較高,想入主此區域的客戶選則性稀少,即使預算足夠也不一定有理想的物件,因此利融建設「藏御」新案一登場,就受到許多購屋客群關注詢問。

高機能生活圈 高質感建築規劃

利融建設「藏御」基地座落復橫一路、中正三路71巷路口,步行即可到捷運O6信義國小站,未來也將與黃線Y11站雙捷運轉乘,就近輕鬆享受四通八達的便利生活。
「藏御」2-3房格局、20-37坪規劃,單純65戶住家,一層五戶雙梯配置,停車場配有公用充電車位,滿足社區裡電動車主的日常充電需求;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加入了最新的智能包裹收發服務,打造零接觸物管,住戶領取包裹也不再受時間限制,讓生活更體貼人性化。

由於地段珍稀,利融建設聯手建築職人精心雕琢,讓土地效益最佳化,凸顯建案價值,「藏御」建築由到建築名家張文明規劃、公設空間則邀請到中北部知名「思為空間設計」操刀,共同打造市中心精華區靜巷中人文精品宅。

利融「藏御」建築外觀以現代簡約風格,豐富的建築立面展現靈動層次感,成為妝點市中心的風景地標。

名家聯手共同擘劃 建築內外皆美

「藏御」外觀現代簡約風格,外牆以深灰色系搭配白色系磁磚,水平向及垂直向的比例切割建築量體,加上木色格柵跳層設計,豐富的建築立面,打造佇立市中心建築地標。採內崁式陽台設計,交錯式跳島設計在光影投射下,更有層次感,於南台灣炎熱氣候下,減少日照熱能降低空調耗能,提供舒適的住宅空間環境。

公設空間也完美演繹了利融建築講究的細膩之美,結合石材、流水和金屬素材,優美的自然曲線,打造了一個優雅輕奢的生活空間,空間中享受自然之美與舒適奢華感受,為住戶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

藏御公共空間邀請到中北部知名「思為空間設計」操刀規劃,以各種素材混搭為媒介,傳遞溫馨、人文的空間氛圍與細膩之美。

利融建設重視「家」對每個家庭的情感意義,每一座建築都是對生活的承諾,無論是居住空間的規劃、建築材質的選擇,都堅持以「人」為核心。「藏御」以實用宜居規劃,因地制宜設計、高坪效格局利用,讓每一個居住的家庭成員都能享受安全、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