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訊息平台〔2024〕全文版


新聞稿怎麼寫記者才會刊登?三種範例公開! - SparkAmpLab

 

 

 



建築攝取網 訊息平台

將於2024年推出全文版

〈中央社訊息平台〉

公關稿聯播

 


新聞稿寫作原則|中央社訊息平台    公關稿定義


 

 

 

 



台灣建築脈動掃描 

建築脈動。建築志事


歡迎建築報導

提供聯播~


 



台灣建築脈動掃描。訊息服務〔全文版〕試刊啟動

2023年9月25日起   選錄〈中央社訊息平台〉產學研新聞稿

11月起  即起進駐〔T08〕台灣社會文化探索|LOCALCULTURETW

再進一步 全面進駐 攝取系列網誌



BUILDINGPULSE訊息服務〔全文版〕一月索引。2024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五感十築|宏國建設

 

五感十築|宏國建設    https://www.fivetothetenth.com/

台灣建築巨擘宏國建設,累積超過半世紀的建設工藝與安全品質,誕生永續創新品牌「五感十築」。

我們用挑剔的態度,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宜居住宅,讓五種感官同時感受十項健康建築標準所帶來的美好。


宏國大道城2期    https://www.101twatutia.com.tw/





CTWANT

宏國三代綠色崛起1/從小跟老爸蓋101 長大竟說「蓋房當賺錢工具沒興趣」

宏國三代綠色崛起2/秀美千金是綠建築憤青 身家百億阿嬤用雨水回收種菜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48203

宏國三代綠色崛起3/昔日女首富不願債留子孫 花10年絕地翻身創最狂紀錄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48204

宏國三代綠色崛起4/沉寂20年後集結101營建班底 台北大同區重磅推百億豪宅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48205


TWARCHINDEX
未來生活實驗室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全文版〕穿越學院的圍牆進行社會實踐 東海大學師生出版臺中中區舊城報導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04 18:13:18) 東海大學於2018-2022以跨科系的教師團隊共同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並以臺中中區作為計畫場域,實踐大學端的在地關懷與社會責任。中文系高禎臨老師、外文系蔡奇璋老師以社團的方式經營故事採集團隊,帶領助理群與中文系、表藝所學生一起參與城市踏查與故事蒐集行動,以報導文學、劇場演出等形式,作為理解、轉譯與傳遞在地文化與生活記憶的媒介,進而讓各式對話與交流能藉以開展。

團隊在三年多來持續累積了二十幾位在地人物的採訪,蒐集在地不同年齡、身份的女性生命經驗與中區生活故事,從其在中區生命經驗進一步延伸至其家族故事、不同產業的變化,以及中區的過去與現在的樣貌。希望以「生活史」的建構讓群眾更認識舊城生活圖像;而這些女性所見證與道訴歲月故事,亦可視為是一個台灣近代城市歷史的縮影。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故事組團隊採訪中區在地商家「米花」
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故事組團隊採訪中區在地商家「米花」
翻出學院的圍牆,走進真實的生活場域

東海大學中文系向來擁有悠長與蓬勃的創作傳統,多年來也養成相當可觀的作家群;學院派的書寫訓練引導學生進行的書寫多半指向純文學創作,並以虛構式的小說、抒情式的散文或詩歌為主要創作體裁。此次計畫讓學生自身的書寫進一步拓展到不同的創作層面,師生共同走近真實生活場域,投入另一種有紀實性質、以實地踏查與採訪作為書寫基礎的報導文學與非虛構寫作。文學創作除了可以作為自我表述的載體,還有「為他者代言」的另一層意義。而學生在就學大學的數年當中,如能透過進入在地生活場域,以對話、採訪建立對地方更深層的認識,對於臺中這個地方也將因此產生更深厚的情感連結。

對應場域特色開展出的多元敘事力成果

執行計畫過程中,團隊在「故事蒐集」與「文化轉譯」的行動主軸下,前後推出了小說創作、紙箱劇場、故事櫃策展與城事劇場的工作成果。中文系學生涂瀞尹在跟隨團隊進行幾次採訪工作之後,將中區的卡拉OK、東南亞移工,結合自己年幼時在泰國的成長記憶,創作了一篇名為:〈科摩多龍〉的小說,並拿下當年東海文學獎小說組銅質獎。此外如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學生,以紙箱打造微型劇場,濃縮受訪人物與其生活場域所發生的故事;2021年底團隊亦在臺中市役所推出以中區女性生命歷史為靈感、結合「舊城/新生」隱喻的戲劇:《閣樓上的顯影少女》,在中區古蹟演出在地生活記憶。2022年蔡奇璋老師、高禎臨老師與工設系李俐慧老師合作出版以市場為主題、為兒童創作的繪本系列:《乘著繪本逛菜市仔》,以及對應108課綱出版的《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以上皆為大學端師生透過敘事力轉譯呈現地方故事的豐富多元成果。
2022團隊出版《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之新書發表會現場
2022團隊出版《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之新書發表會現場
讓更多人看見臺中的人物故事與歷史記憶

今年十一月份團隊將數年的採訪成果加以集結成冊,出版了《中城浮世繪:生活劇場裡的女性圖像》一書。臺中中區是一個極具時間感的舊城,烙印在此處的是一段從清末、日治、戰後一直到今天的城市發展歷史;書中的女性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於官方論述與主流價值的生活圖像,她們的年紀遍佈各個年齡層,從二十幾歲到八十幾歲,透過她們的談話與回憶勾勒出從過去到現在的中區庶民歷史。本書並由團隊成員中文系趙宇賀同學為每一位受訪女性進行手繪插圖,在編輯上採用了劇場的分幕方式,她們在其人生的舞台上認真地扮演好各種身份,也象徵著女性們是不同時代裡不可或缺的角色。書籍在印刷風格上以紅色凸顯性別意義,線裝方式編織女性生命篇章,封面則是以每一幅插圖中女性生活關鍵物所組成。東海大學中文系高禎臨老師表示,雖然這本書裡採訪的對象僅僅是生活在舊城的平凡女性,但每一段真心以對的人生就是文學值得書寫的事。

此書作為學院師生走出學校與地方連結、進行社會實踐的具體案例。東海大學師生透過真實的田野採訪、場域踏查,以文字為地方留下記憶,強化並落實了自身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開拓了人文學更多元的發展向度。

訊息來源:東海大學

穿越學院的圍牆進行社會實踐 東海大學師生出版臺中中區舊城報導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全文版〕中國科大土木系 x 勞動部職安署北區職安衛中心 大專校院營造科系參訪優良工地扎根職安衛觀念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02 09:53:26)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日前與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合作辦理「大專校院營造科系職業安全衛生紮根試辦計畫」,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師生至中正橋改建工程及代辦管線附掛工程進行參訪,參與活動的是今年甫就讀大一的學生,透過工程主辦單位、設計監造單位、以及施工單位豐富的經驗分享與傳承,順利完成這次參訪活動,活動圓滿成功。

職安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有鑑於近幾年少子化因素,營建工程之事業單位現場工程師流失嚴重,多數營建廠商積極與大專院校營建科系產學合作,鼓勵在校學生進入工地實習,積極培養成為事業單位未來之工程師與管理階層。為使至工地實習或剛進入職場之學生具備初步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知能及自護人護之職安觀念,藉由此次與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合作,進入校園將職業安全衛生觀念深植年輕學子,並於未來營造業職場落實安全衛生管理。

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指出,很榮幸受邀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合作辦理「大專校院營造科系職業安全衛生紮根試辦計畫」,此計畫分成三部曲,今天是其中的第三部份,亦即「大專校院學生之優良工地參訪活動」。今天參訪的工程是中正橋改建工程,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主辦,CECI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監造、春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的橋梁專案。CECI台灣世曦是台灣工程顧問界的翹楚,春原營造是鋼構施工的第一把交椅,這個專案無疑是工程參訪的最佳選擇,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營建業的偉大,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營建業的艱困所在。

參與這次工程學習之旅的同學們,首先來到中正橋改建工程,學生於中正橋改建工務所聽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CECI台灣世曦以及春原營造等團隊簡報,從中正橋改建材料、工法、設計概念、環保、防災、監測、橋梁安全、施工交維、建設推動困難點等面向進行說明講解,隨後穿戴上安全帽與反光背心,前往工程現場進行參訪,難得經驗讓學生們頻頻拿出手機拍攝記錄下這個重要的時刻; 此外也向現場工程師們詢問中正橋改建相關問題,更趁機請教工程師們從業心得,大家互動十分熱烈。主辦方職安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更透過贈送每位同學象徵職安永續的安全帽,撒下營造安全衛生永續的種子。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蒞臨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辦理中正橋改建工程「大專校院學生之優良工地參訪活動」活動全體合影。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蒞臨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辦理中正橋改建工程「大專校院學生之優良工地參訪活動」活動全體合影。

該日參訪重點在於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橋梁專案職安衛的規劃重點與實踐關鍵,期望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都能將今日所見所學深植心中。並將營造安全的觀念深深建立在學生身上,為未來進入營建職場做好充分準備,期望學生踏出校園都成為工地安全的種子,散播並能紮根到全台灣!「大專校院學生之優良工地參訪活動」前往中正橋改建工程進行現地參訪,所有參訪人員於中正橋改建工程合影留念。

「大專校院學生之優良工地參訪活動」前往中正橋改建工程進行現地參訪,所有參訪人員於中正橋改建工程合影留念。台灣世曦第一結構部張英發技術經理進行簡報。
台灣世曦第一結構部張英發技術經理進行簡報。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廖佳雯主任(左)頒發致謝獎狀。
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廖佳雯主任(左)頒發致謝獎狀。

訊息來源: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大土木系 x 勞動部職安署北區職安衛中心 大專校院營造科系參訪優良工地扎根職安衛觀念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全文版〕全國唯一SDGs校園實踐場域 大葉大學校園即講堂 永續策略聯盟 共同實踐淨零目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01 16:37:45) 全國第一座戶外SDGs講堂就在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與環工系以跳脫傳統教室內教學,以全國唯一戶外實地、實作,讓學生可以更了解水如何循環與再生利用,培養學生對於環境及永續概念,以達到與國際接軌,培養未來環境資源永續專業之人才。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水循環再利用系統」校園實踐場域29日正式揭牌啟用,並且攜手七十多所彰化縣中小學,共組「永續策略聯盟」,宣示透過綠能研發與人才培育,為彰化地區及全國,共同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努力。

方文昌校長指出,大葉大學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自創校以來就致力於打造一所永續的綠色大學,「水循環再利用系統」校園實踐場域的啟用代表新的里程碑,學校不只是期盼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更積極落實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112年高教深耕/USR計畫暨企業輔導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大彰化地區的各級學校加入「永續策略聯盟」,大手攜小手推動永續教育向下扎根,共創淨零未來。

方文昌校長進一步說,學校蟬聯世界綠色大學全國私校第一,其中「水資源再利用」項目更是取得全球最高分,平均每年節省水量高達7000噸,名列全國大學之冠,以全國平均用水量每人每天282公升來計算,7000噸的水可以供24,822人使用一天。學校一方面透過MBR生物薄膜汙水處理場,將水資源回收處理後用於澆灌或沖廁,利用大樓屋頂上的雨水水溝槽收集雨水到一樓儲水桶,同時利用地勢落差,高處收水供低處使用,省水又節電,另一方面,結合智慧監控系統,避免水資源浪費,學校也將地下湧泉打造為園藝景觀,並將永續理念融入教學與研究,整個校園都是實踐綠能、推廣永續的基地。

大葉大學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建置全國第一座鏈接SDGs的校園實踐場域,規劃了「水循環再利用系統」、「日照樂活」、「友善栽植與生產」、「碳盤查、森林碳匯」、「潔淨能源」五大場域。黃俊杰校發長強調,校園就是講堂,從民國112年開始,逐年打造校園實踐場域,並設計了一系列教案,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綠色環境學習永續知識,氣候變遷、能源短缺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危機,歡迎各機關學校來體驗大葉大學的校園實踐場域,打造永續競爭力,成為新時代最搶手的綠色人才。

活動當天,大村鄉鄉長賴志銘、彰化縣政府青發處處長黃金樺、教育處副處長張珠淑、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魏明谷、鴻鼎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志傑等人都到場共襄盛舉。大葉大學校園實踐場域29日正式揭牌啟用

大葉大學校園實踐場域29日正式揭牌啟用大葉大學導覽校園實踐場域
大葉大學導覽校園實踐場域大葉大學攜手彰化縣中小學共組永續策略聯盟
大葉大學攜手彰化縣中小學共組永續策略聯盟參與永續聯盟的高中職校長與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右四)合影
參與永續聯盟的高中職校長與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右四)合影

訊息來源:大葉大學

全國唯一SDGs校園實踐場域 大葉大學校園即講堂 永續策略聯盟 共同實踐淨零目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全文版〕揭開鹿港的記憶帷幕 長源醫院修復工程竣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30 18:05:45) 彰化縣文化局協助「長源醫院」屋主許正園醫師爭取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老屋修繕工程,該計畫總經費約2,669萬元,由文化部核定補助約2,162萬元,屋主自籌工程金額約506萬元,於111年5月14日辦理開工,費盡近500多日的修復工程,順利於112年9月30日完工。屋主許正園醫師於30日上午在「長源醫院」辦理竣工典禮,縣長王惠美與地方仕紳到場共同見證這棟百年老屋的蛻變。長源醫院竣工揭幕合影

長源醫院竣工揭幕合影

許正園醫師表示,今天的竣工典禮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不是一個結束,竣工典禮後會有一段時間進行室內裝修,把典藏空間、展示空間、辦公空間、營運空間做一個更好的規劃,希望工程完成後,長源醫院影像館將成為鹿港指標性的景點,也感謝很多人的協助,包括文化部、縣府還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父親往生後,保存父親所有底片,將它數位化,將來是長源影像館最重要的資產,更是鹿港、台灣、甚至是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藝術資產,在不久將來將看到長源影像館的展出。

王縣長表示,「長源醫院」不僅是鹿港人共同的記憶,也是過去鹿港繁華的見證,是人稱「許讀仙」的許讀醫師行醫的診間、出診的後勤基地,有將近103年的歷史。會被稱作「仙」,代表許讀醫師對在地相當有貢獻,受到敬重;感謝許正園醫師賢伉儷與許媽媽的支持,不僅自掏腰包修繕長源醫院,建築整修完成後,更提供給民眾參觀。相信長源醫院能持續傳遞彰化的文化、歷史與記憶,接下來會再進行室內空間規劃與建置,增加展覽空間、商業空間與文物典藏館的用途。

王縣長指出,100多年前鹿港建築最高大約3樓,長源醫院卻有4樓至4樓半,可以遠眺整個鹿港地區,內部陳設也可以讓人感受到許讀醫師對於家人的疼愛及對於生活藝術的重視,非常值得一看。同時也配合許讀之子,寫實攝影許蒼澤大師二十五萬張照片的展出,讓後代窺見1950-1960年代的鹿港風華,對於鹿港旅遊點線面的串聯也有很大的幫助。

許正園醫師表示,1920年原本在對面中山路193號,經營長源商店的曾祖父買這棟長形二層樓的街屋,作為祖父從日本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返鄉開業的初衷,到西元1933年,日本執行市區改建,拆除中山路無間邊街道,也將此棟建築的第一間房間拆除,後來曾祖父改至民族路蓋起此棟三層樓的洋房,到1960年,祖父幫這棟建築用鋼筋混泥土做些改建,60年來一路維持這樣。對初次來鹿港觀光人士而言,長源醫院是坐落鹿港中心的典型建築,對於學有專精的建築人士來說,是結合清代閩式街屋、日式興建的混合式建築,對於他及他的家人而言,則是壯觀美麗,是他出生長大、充滿童年溫馨回憶的地方。約在30年前,祖父將此棟房屋、土地產權轉移給他,希望他承襲祖父的志業、照護此棟房子,後來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也取得祖父同意,在台中榮總完成專科醫師訓練、於台中榮總擔任主管職位。幾十年來長期住在此棟房子的是他的父母,尤其是剛滿92歲的母親,在房子發生蟲蛀、漏水、遭遇風災破壞時,她總能夠找到厲害的師父來維修,儘管如此老屋超過百歲也逐漸老化,在2018年雄本老屋團隊與他接洽,告知他有彰化縣小型建築補助計畫,計畫於2020年完成後,還有些房間未修繕,再與雄本團隊思考,有無更好的方案來做整棟的維修,他發現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一方面做小本愛玉的展覽,一方面進行整修。

王縣長說,彰化縣政府一直以來努力結合民間共同投入,藉由私有老建築的保存與再生將縣內具有保存價值的老屋們活化,2019年至今已修繕完成47間老屋,修繕中有6間老屋,其中已修繕的鹿港老屋有35間,歡迎對於老建築有興趣的人多到鹿港走走,欣賞鹿港老建築之美。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科長楊淑華表示,長源醫院是「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的亮點,是台灣保存文化歷史的重要案例,修復過程中有許正園醫師家族積極的參與,可說是老建築修復的典範,家族關心家族歷史及本身的文化,以及致力於保存建物本體的歷史元素,相信將會給鹿港帶來更加豐富的人文歷史。

文化局表示,「長源醫院」完整的展演空間預計於明年 7 月正式開放參觀,傳承長源醫院的精神,讓更多人能觀賞跨越時空的老建築與老照片。彰化縣政府一直以來努力結合民間共同投入,藉由私有老建築的保存與再生將縣內具有保存價值的老屋們活化。而「長源醫院」成功將一棟逐漸凋零的老醫院,轉換為老屋再生基地,修繕過程中使用的有趣技法、工法、家族故事等過程也被一一保留著,未來將透過展覽充分呈現,讓參觀者在踏入老屋空間的同時,也能瞭解老屋活化新生的過程。

訊息來源:彰化縣政府(廣告)

揭開鹿港的記憶帷幕 長源醫院修復工程竣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全文版〕淨零為房仲業指標 信義房屋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30 17:48:04)為了鼓勵全民參與永續行動,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11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獎給35個得獎單位,信義房屋以「不動產服務業邁向淨零,打造永續好生活」深受評審肯定,由副總經理周莊雲代表領獎,同場獲獎的還有聯華電子、台灣大哥大、遠東新世紀等指標企業。

國家永續發展獎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舉辦,鼓勵全民參與行動,將永續精神深耕於社會各層面,共選出教育類、企業類、民間團體類、政府機關類等4大類,主辦單位的評選標準為實踐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落實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有充足支持性措施且深具典範意義。

在實踐淨零排放目標方面,信義房屋表示,承諾達成2030年信義房屋淨零排放、2050信義企業集團淨零排放的目標,以綠色轉型及數位轉型發展氣候韌性服務、建構環境相關管理系統、支持再生能源發展並希望2030年達到 100%綠電使用,也積極響應國內外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倡議。

例如,信義房屋 18家永續門市已於 2022年達成碳中和,並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帶進社區,由各分店創意提案,讓社區住戶、客戶、同仁都有感,拉近彼此距離,同時信義房屋也首度獲淨零標章,為房仲業唯一授證代表。

此外,信義房屋致力數位轉型,將買賣屋流程所需的文件線上化,例如新增不動產說明書平板審閱與簽核,將紙張用量降至最低,有效提升整體買賣屋流程的作業效率,更有益於減碳;不僅如此,信義房屋的永續發展概念也內化成公司治理,各項目標對準 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擬定短中長期策略。

評審也肯定持續19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已有完整的推動架構,並發揮影響力串聯多個平台資源,包括支持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橋接地方產業振興,促進地方人文地產景全方位發展,建立永續共榮生態圈,深具典範意義。信義房屋副總經理周莊雲(右)自行政院長陳建仁手中獲頒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

信義房屋副總經理周莊雲(右)自行政院長陳建仁手中獲頒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

訊息來源: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淨零為房仲業指標 信義房屋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