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7 11:03:04) 在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威脅日益加劇的時代,文化資產保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於11月14日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正式簽署「文化資產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應用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防災科技研發與應用,期望以智慧化科技強化古蹟與歷史建築的防災韌性,開創我國文化資產永續治理的新篇章。
中國科技大學自2016年起長期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守護方案」,目前執行國定古蹟第一分區與新北市小分區計畫,協助文化資產所有權人與管理單位落實防災維護與管理機制。學校在計畫中負責文化資產災害情資網的需求分析與風險溝通設計,與災防科技中心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為此次簽署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強降雨、地震及複合型災害頻繁,文化資產保存風險持續升高。災防科技中心推動的國家級文化資產災害情資網,整合中央與地方的防災資料,但資訊尚需延伸至古蹟管理與社區層級。
科技大學在新北市小分區計畫中已建立完善的資料庫與溝通平台,能直接連結管理單位與地方端,具備推動資訊整合與風險溝通機制的關鍵能力。
依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動文化資產防災科技研發、地理資訊(GIS)與圖資整合、災害情資模組開發、以及專業諮詢與推廣活動。未來也將結合國內外研究機構與產學團隊,推動智慧防災、數位監測與決策支援系統等應用,促進文化資產防災科技在教育、研究與政策上的深度發展。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此次合作不僅是學術界與政府機構共同推動文化防災治理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台灣文化資產防災科技邁入系統化與智慧化的新階段。陳校長認為文化資產防災不只是修復古蹟,更是守護城市記憶。透過科技化的預警與風險溝通,我們希望建立一套讓地方與社區能主動參與的文化防災系統。
未來中國科技大學將以「深坑USR計畫」為平台,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合作推動國內首例以文化為核心的鄉鎮層級氣候變遷調適計畫(CCHAAP),以文化為基礎推動空間治理與社區韌性發展,實踐「以科技守護文化、以文化延續未來」的願景。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左)與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右)簽署合作備忘錄。(照片/校方提供)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吳佳容研究員(左起)、陳毓樺研究員、李欣輯副組長、張子瑩組長、張志新組長、柯孝勳組長、陳宏宇主任與中國科技大學陳振遠校長、張劍平副校長、閻亞寧教授、自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賴澄漂、廖廣仁助理教授、簡漢民研發長、顏敏傑助理教授、簡君翰助理教授共同攜手打造文化資產防災科技新典範。(照片/校方提供)
依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動文化資產防災科技研發、地理資訊(GIS)與圖資整合、災害情資模組開發、以及專業諮詢與推廣活動。未來也將結合國內外研究機構與產學團隊,推動智慧防災、數位監測與決策支援系統等應用,促進文化資產防災科技在教育、研究與政策上的深度發展。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此次合作不僅是學術界與政府機構共同推動文化防災治理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台灣文化資產防災科技邁入系統化與智慧化的新階段。陳校長認為文化資產防災不只是修復古蹟,更是守護城市記憶。透過科技化的預警與風險溝通,我們希望建立一套讓地方與社區能主動參與的文化防災系統。
未來中國科技大學將以「深坑USR計畫」為平台,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合作推動國內首例以文化為核心的鄉鎮層級氣候變遷調適計畫(CCHAAP),以文化為基礎推動空間治理與社區韌性發展,實踐「以科技守護文化、以文化延續未來」的願景。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左)與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右)簽署合作備忘錄。(照片/校方提供)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吳佳容研究員(左起)、陳毓樺研究員、李欣輯副組長、張子瑩組長、張志新組長、柯孝勳組長、陳宏宇主任與中國科技大學陳振遠校長、張劍平副校長、閻亞寧教授、自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賴澄漂、廖廣仁助理教授、簡漢民研發長、顏敏傑助理教授、簡君翰助理教授共同攜手打造文化資產防災科技新典範。(照片/校方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