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全文版〕崑大空設系以模型再現龍崎風貌 設計串連老街記憶與世代情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09 12:07:38)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持續深化場域導向教學與地方連結,於6月25日至26日辦理「一座模型開始:微觀視角下的龍崎老街記憶」展示交流活動,由多位教師共同指導,帶領學生深入台南龍崎崎頂老街,展開一場從街區觀察、丈量測繪、居民訪談到1:30模型建構與空間再設計的深度學習行動。

該次活動由林秀慧、郭一勤、曾維揚、張鈞期、鄭景文、許家碩等多位老師帶領學生參與,活動地點崎頂老街靜佇於山谷之中,曾是貨物集散與社交往來的重要節點。隨著產業變遷與人口流動,街區逐漸沉寂,但其所承載的集體記憶與文化價值,仍深植在地生活之中。學生們透過攝影記錄、街屋測繪、田野訪談等方法,逐步拼湊出街區的時間紋理與空間故事,並將其轉化為展覽創作素材。

歷經多週資料整合與製作,學生們完成了精緻的1:30縮尺模型,呈現崎頂老街的街道肌理、地形高低差與建築立面細節。該模型不僅重現街屋比例與空間結構,更透過細節傳遞生活情境與歷史痕跡。6月26日至7月1日的公開展覽暨交流活動中,更邀請龍崎地區國中、小學生及耆老參與,共同展開一場跨世代的記憶對話。

現場,國中學生分享通勤過程中的空間記憶,有人提到雜貨店買零食的放學日常,有人則描述巷弄間與朋友的回憶,國小學童也談起虎形山踏青、貓咪階梯遊戲與7-ELEVEN早餐等生活風景;而耆老們則透過模型追憶昔日熱鬧的新市仔街市、家戶編織水果籃的生計經驗與舊時的菜市場榮景,展場內不僅使空間記憶再現,也讓在地區居民透過作品連結情感,引起深刻共鳴。

根據觀展問卷回饋,多數觀眾表示最吸引人之處為「建築立面與地形高層差」,並認為模型真實感令人感動、產生懷舊與設計想像。他們表示:「原以為龍崎與一般鄉下差不多,但透過模型看到人與空間如此緊密,完全改觀」也有人建議未來在模型中加入「故事館」或「戶外客廳」等空間想像,希望展現龍崎「在地居民共生」、「文化保存與教育」的可能性;更有居民指出,模型讓他們聯想到童年生活:「小時候也常在家門口玩、在馬路上騎腳踏車,這空間讓我感覺好像又回去了。」一位受訪者寫下:「謝謝你們讓我更了解龍崎,也讓我想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

參與策展的學生也從中收穫良多,學生林甚宏表示:「看到國小生在模型中認出自家、眼睛瞪大的表情,讓我深刻體會到設計的價值—它能讓人回到記憶中的家,哪怕只有一秒,也很美好。」蔡沛儀則說:「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從小朋友、居民到耆老,大家都分享了關於龍崎的生活與記憶。那句『人生不一定要有成就,只要腳踏實地做人做事』,我會一直記得。」劉思辰也表示:「這次活動讓我學到如何引導在地交流,也重新認識了龍崎的歷史與現在之間的空間斷裂與延續。」

指導老師林秀慧指出:「這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關於地方空間記憶與未來想像的對話。學生透過模型創作與設計成果,真正走進地方,從微觀觀察到系統性理解,學習如何用設計打開人與場域的關係。」

空設系張郁靂主任說明,本活動為教育部113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一部分,強調從地方環境感知與系統性閱讀出發的設計教育策略。空設系未來亦將持續透過跨領域合作與在地參與,深化學生空間感知、歷史詮釋與社會參與的整合力,培養具備場域敏感度與公共關懷視野的未來設計人才。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560


空設系以模型再現龍崎風貌 ,區長與居民們參與龍崎故事討論大合照


空設系林秀慧老師介紹學生的設計作品


參觀作品的國中生書寫自己的龍崎故事


龍崎陳新澈區長透過模型與居民交流龍崎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